海棠新根已經開始生長
1.樹種簡介
海棠地下莖單軸散生型。竿高4~8m,稀可高達10m,徑2~5cm。新竹綠色,密被細柔毛及白粉,一年以后竿上逐漸出現紫斑,最后全部變為紫黑色,老竿為深紫色至紫黑色。竿環和籜環均隆起,竿環高于籜環或兩環等高,籜環下有白粉;籜鞘紅褐色或綠紅褐色,無毛或在上部疏生紫色細斑及硬毛;籜耳發達,深紫色,邊緣具紫黑色繸毛;籜舌拱形至尖拱形,紫色,邊緣具長纖毛;籜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,綠色,直立,后微皺曲或波狀不平;末級小枝具2~3葉,狹披針形。適應性強,喜濕潤環境,能耐-20℃的低溫,耐蔭,在肥沃、疏松的微酸性土中生長良好,忌積水及鹽堿地。原產我國,廣布華北、長江流域至西南各地。
2.繁殖方法
可采用
海棠、埋鞭等方法繁殖。
。1)
海棠時間以早春2月和秋季小陽春時節為宜,此時氣溫與降水量較為適宜,有利于成活。
海棠的方法參照毛竹的
海棠方法,此處不作詳細介紹。
。2)埋鞭
海棠的野生分布較少,
海棠資源有限,常采用埋鞭繁殖。早春時選擇2~3年生壯齡,要求鞭段節上側芽飽滿,根系發達健全。挖取時注意不傷竹鞭和側芽。將竹鞭截成60cm長的鞭段,注意切口平整,剔除鞭段上瘦小扁平的側芽。鞭芽處盡量多留宿土,以防止水分過度蒸發。埋鞭前,對圃地進行全墾整地,清除雜草,作15~20cm的高床,苗床上開溝,溝間距30cm。將鞭段埋入溝中,覆土5cm左右,可覆蓋塑料薄膜以提高苗床溫度,促進筍芽提早萌發出土。
3.常規栽培管理
海棠展葉前,應注意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雨天做好排水工作,避免積水爛鞭,2周左右除草1次,保證竹苗的水分、養分和生存空間。竹苗抽枝展葉時,新根已經開始生長,應注意追施氮肥,直至苗高生長停止。
海棠常受叢枝病、枯梢病、竹筍夜蛾、竹螟等危害,可采用多菌靈、波爾多液、菊酯類等防治。